1、【题目】禁止溯及既往原则是立法原则,但不是司法原则。
答案:
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到犯罪既遂以前的时间过程。()
答案:
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猎人在丛林中开枪打中了一只野猪,野猪受伤急奔下山,撞死了正在山下路上行走的小孩,猎人对小孩的死亡在主观上是一种疏忽大意的过失。()
答案:
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刑法具有不完整性。
答案:
正确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聋人、哑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答案:
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形态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答案:
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只要某种行为只符合犯罪构成中的一个或几个要件,该行为就符合犯罪构成,成立犯罪。
答案:
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甲骂乙,致乙因气愤而心脏病发作死亡。甲的行为对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因甲不知道乙有心脏病。()
答案:
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正当业务行为是指虽然没有法律、法令、法规的直接规定,但在社会中被认为是业务上的行为。
答案:
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对事后防卫,应按故意犯罪处理。()
答案:
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犯意表示也是一种犯罪预备行为。
答案:
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我国某公派出国留学生刘某在出国留学期间大肆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达10万美元,对刘某应按所在国刑法处理。()
答案:
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判例法实际上是溯及既往的法律,所以判例不能成为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
答案:
正确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犯罪客体就是刑法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
答案:
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