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名词解释:票拟
答案:
明正统初年, 因皇帝年幼, 太皇太后全权于内阁, 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票拟”,票拟从此成为内阁最大的特权。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比较南京国民政府的五院制与孙中山设想的五院制有哪些区别
答案:
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孙中山主张在宪政开始后才实行五院制,前提是经过训政后,人民已学会掌握四种政权, 政府依人民意志执行五种治权, 目的是为了“还政于民”。而国民政府则把五院制提前到训政时期执行,而且把人民四种权力交给国民党, 并由国民党中央指挥、监督政府行使五种治权,其实质是利用训政以剥夺人民权力,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春秋时期赋税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春秋时期以齐国为先导,稍后在晋、鲁、楚等主要诸侯国都相继进行了赋税改革。赋税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铁器工具的出现, 使原来的庶民 在公田外开辟大量的私田,而不肯努力耕作公田,而影响到各诸侯国的赋税收入。第二,由于春秋时期兼并战争的激烈,使公田上劳动的庶民的负担成倍增加,从而 导致他们从公田上纷纷逃亡, 同时,国人也因战争负担而日益走向贫困、破产,甚至发生暴动以及拒绝战争的现象,从而导致兵源不足,这一切迫使较为开明的君主 进行赋税和军赋两方面的改革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
答案:
《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议案》: 1928年 6月中共六大作的一个决议,它确定以“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作为红色政权的名称, 并具体规定了苏维埃政权的任务、组建方式和机构设置。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名词解释:分封制
答案:
是周王朝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实行的一种制度,是一种天子向诸侯、 诸侯向卿大夫 “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名词解释:集议
答案:
是秦汉时期群臣讨论国事以备皇帝决断的一种会议形式,上至将军、列侯,下至博士、议郎均可参加,皇帝通过集议可以根据多方面的建议进行决策。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试述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体制的特点。
答案:
(1) 工农民主政权是工农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政权。
(2) 采取“议行合一”的管理体制。
苏区所建各级苏维埃政权既是议事机关,又是行政管理机关。 议决并执行该区域内的一切事宜, 行使立法和行政等一切职权。 在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作为最高行政机关从属于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 在地方政府,各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及其主席团既是议事机关, 又是行政机关, 完全按“议行合一”原则组建起来的。
(3) 贯彻民主集中原则。
一方面工农民主政权对人民实行最广泛的民主,人民有选举代表参加国家管理的权利, 并对不称职者有权撤回。 各级苏维埃政府要对选举它的工农兵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另一方面工农民主政权实行高度集中。 建立在劳动群众直接选举基础上的苏维埃政权拥有高度的权力, 能够集中处理国事, 做到“一切权力归工农兵代表大会”。工农民主政府的政策法令一经制定颁布,就必须遵守和执行。
(4) 贯彻精简和效能的原则。
为使苏维埃政权适合革命战争的要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建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时, 十分重视贯彻精简和效能原则。 其一,精简行政机构。在红色区域,无论中央或地方行政机构,总的来说都比较精简。其二,严格编制定员。对各级政府人员编制作了明确规定。 其三,减少副职,不设虚位。 各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实行专职负责。一般不兼任其他工作,各机关不设虚职。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旗盟制度
答案:
旗盟制度:清代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管理体制。旗是行政单位,每旗设扎萨克一人掌管一旗事务,下设一班属官,若干旗组织成盟,设正、副盟长各一名,盟不是旗的上级行政单位,而是旗之上设立的监察机构。盟长主管监察,并召集各旗会盟,然后将会盟诸事上报理藩院,盟旗长官均由蒙古王公担任,职务世袭。为加强对蒙古地区的控制,清朝在乌里雅苏台、科布多、西宁等地设置将军、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作为皇帝的特派人员掌握各有关地区的军政大权,盟旗官员必须接受他们的监督。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元朝官员人仕的主要途径。
答案:
(1) 以出身作为做官资格,勋臣、名门、儒史等出身均可作为条件。
(2) 从吏而官,称“吏员出职”。
(3) 读书做官,有两条途径,即贡授和科举。
(4) 承荫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比较南京国民政府的五院制与孙中山设想的五院制有哪些区别
答案:
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孙中山主张在宪政开始后才实行五院制,前提是经过训政后,人民已学会掌握四种政权, 政府依人民意志执行五种治权, 目的是为了“还政于民”。而国民政府则把五院制提前到训政时期执行,而且把人民四种权力交给国民党, 并由国民党中央指挥、监督政府行使五种治权,其实质是利用训政以剥夺人民权力,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
解析:
暂无解析
上一篇:自考中国行政史单选题
下一篇:自考〖旗盟制度〗相关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