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
目标取向: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过程取向: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主体取向: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请结合实例说明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环节。
答案:
(1)呈现情境:向学习者呈现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
(2)随机访问学习:向学习者呈现与当前所选内容的不同侧面的特性相关联的情境,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
(3)思维发展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发展“元认知”水平,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型。
(4)协作学习:围绕通过不同情境获得的认知、建构的意义展开小组讨论。
(5)效果评价:与问题解决过程融为一体的“场合驱动评价”。
(6)结合实例展开论述。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学术中心课程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答案:
(1)“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
(2)基本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学术中心课程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答案:
(1)“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
(2)基本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案:
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结合教育发展与改革实践,试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发展的六大趋势。
答案:
(1)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
(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
答案:
含义: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