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把“拿笔杆子”看作是()。
选项:
A.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
B.宣传政策的主要方法
C.传播知识的主要方法
D.普及文化的主要方法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新闻事业阶级性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是()
选项:
A.发表政治观点
B.公布编辑方针
C.公布传播宗旨
D.报道事实和评价事实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春秋时期曾经召开过三次重大的“弥兵会议”,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一次发生在()
选项:
A.公元前546年
B.公元前579年
C.公元前647年
D.公元前651年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新闻立法是指()。
选项:
A.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条文
B.统治阶级制定、颁布和修订新闻法律的程序和过程
C.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和控制新闻事业的程序原则和机制
D.运用新闻媒体对国家立法的宣传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近代新闻事业诞生的时间标志是()。
选项:
A.手抄新闻出现
B.口语新闻出现
C.印刷新闻纸问世
D.新闻书的问世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从诞生的那天起,近代新闻事业天生赋有的阶级属性是()
选项:
A.封建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处理依靠群众和依靠专业队伍问题,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否定专业工作者,搞“工 农兵办报”;二是
选项:
A.排斥群众参与办报
B.排斥专家参与办报
C.排斥领导参与办报
D.排斥群众性,搞专家关门办报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