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当前位置:首页 考试 学历类 自考 小学数学教学论 《以正方体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指导学生在运动变化中观察图形。》相关问答题
《以正方体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指导学生在运动变化中观察图形。》相关问答题
更新时间:2025-04-10 14:03:47 专题:小学数学教学论

1、【题目】以正方体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指导学生在运动变化中观察图形。

答案:

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如果只停留在静态地观察图形,只注意各图形之间的差异,而忽视图形之间的共同之处,就会造成知识割裂。要正确认识图形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就应注意在运动变化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让学生掌握图形之间的联系。如在正文体的教学中,教师可用一个萝卜当场切割。每切一刀呈现一个“面”,两面相交出现一条“棱”,三条棱相交出现一个“顶点”。………逐步把它切成一个长方体的形状,让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的数量与形状,认识长方体的棱的数量与长短以及长方体的顶点数(相对两个面是正方形),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当把长方体切成长、宽、高都相等时,就呈现出一个正方体,使学生认识到正方体是长方体的一种特殊情况,两者是种包含关系。总之,在几何要素的运动变化中引导学生发现各图形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学生辩证地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提高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贯彻信息反馈调控原则?

答案:

首先,信息反馈要及时、准确。其次,信息反馈要全面、多向。最后,信息反馈要经济、高效。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学习兴趣是指什么?

答案: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

(2)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3)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学前幼儿和小学阶段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观察所表现出的特点。

答案:

观察是小学获得初步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和小学生在对空间图形进行观察时有以下特点:3岁前,他们的眼动轨迹是杂乱的,只能看到图形的一部分;到了4岁,眼动轨迹逐渐符合图形的轮廓;5岁时,能认识简单的图形;到了6岁,视线已能完全沿着图形的轮廓不断地积极活动,视觉成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了。这时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入小学学习几何初步知识提供了十分能利的条件。但总的来说,幼儿所形成的空间观念仍然是模糊的、笼统的。进入小学以后,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他们在观察图形的目的性、精确性和有序性方面都将进入高一级的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当前国外小学数学内容改革的趋向是什么?

答案:

1986年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举行了“90年代的中小学数学”专题讨论会。会上正式提出一具重要的问题,即大众数学问题,现已成为国际中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也是数学教育发展的一具总趋向。在这一趋向影响下,国外数学教学内容有以下内方面的改革:

(1)精选传统的四则运算,增加代数、现代数学知识,提倡广而浅;

(2)重视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变换思想、模型方法、坐标方法;

(3)提倡问题解决和数学运用;

(4)重视运用计算机(器)进行辅助教学。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数学学习是指什么?

答案:

数学学习是指学生根据预定目标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发展的一种思维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以正方体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指导学生在运动变化中观察图形。》相关问答题】相关文章

上一篇:〖数学学习是指什么?〗相关问答题

下一篇:自考小学数学教学论问答题

小学数学教学论推荐

热门小学数学教学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