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由两个大圆和两个小圆以及联结它们的线条组成。其中左边那个大圆中的文字,依次为()
选项:
A.编码—解释者—译码
B.编码—讯息—译码
C.译码—解释者—编码
D.译码—讯息—编码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
选项:
A.维纳
B.韦弗
C.贝尔
D.申农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受众的选择性因素构成了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她们的若干“关卡”,其中最后一个“关卡”是()
选项:
A.选择性记忆
B.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理解
D.选择性暴露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主要贡献是倡导并确立了()
选项:
A.内容分析法
B.实地调查法
C.控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地球村”观念的提出者是()
选项:
A.霍夫曼
B.英尼斯
C.麦克卢汉
D.梅罗维茨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在美国,系统的受众调查始于20世纪()。
选项:
A.20年代初
B.30年代初
C.40年代初
D.50年代初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有关大众传播效果最早的实证研究是()。
选项: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分析研究
B.培因基金会关于电影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说服方法研究
D.伊里县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影响研究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培养分析”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项研究叫()
选项:
A.制度研究
B.文化指标研究
C.控制研究
D.讯息系统研究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沉默的螺旋”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是个人对社会孤立的()。
选项:
A.沉默
B.无知
C.抗争
D.恐惧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按照“知识沟”理论的观点,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之间的知识鸿沟,趋向于()
选项:
A.缩小
B.消失
C.扩大
D.稳定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